命悬一线,方能激发出最大的潜能,天人、大悲二位僧者察觉黑白世界中,人畜皆难以生存,草木却安然无恙,冥冥中把握住了什么。

再潜心反照画魂的行动,天人文殊忽然脑中灵光一闪,若是抵御黑白世界的关键之处不在于色彩,那会不会是,人非草木,有情则伤?

昔年曾有一位大觉云游苦境佛门,至万圣岩时,连圣尊者一步莲华都称赞他高深的禅学造诣,请他开坛讲法。

那位大觉曾说过一句令天人文殊印象深刻的禅语: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虽然那位大觉的原意是放下执着,一心清净,方能离于俗世诸苦,生发般若智慧,但这与目前的情况又莫名贴合。

画魂将魔界大军掩藏,而后置换出一群无生命的油墨造物,黑白世界果然再不能伤他们分毫。

或许,只有将属于有情众生的自己变作无情众生的草木一般,才可能通过黑白世界。

在最后关头,已没有犹豫的空间,两位僧者将生死置之度外,不成功,便成仁。

天人五衰本是诛魔掌法,取意为中掌者会如寿命将尽的天人一般,在经历无可避免的衰败后走向死亡,重入轮回。

天人文殊逆转佛元,将此招用在自己与大悲文殊身上,顿时便生出种种五衰之征,两人的生命力也迅速降低。

而后,大悲文殊展开了万圣岩另一高深法阵——四正法谛。

四圣谛即为苦集灭道,乃是佛陀开示的四条真理,如果能够彻悟,便能成就不生不灭的阿罗汉之果位。

苦,即人世间的种种苦果。

集,是造就苦果的原因。

道,是离苦得乐的方法。

灭,是寂灭涅槃的境界。

四正法谛之阵能够在方寸之间演绎小乘佛法精髓,二位僧者以自身本来就几近油尽灯枯的状态,强行借阵法模拟出寂灭涅槃的状态,让黑白世界误以为他们是没有生命的木石,以此避免步入真正的死局。

此法过于行险,如果失败,两位僧者将在无尽的痛楚中灭亡,但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将其执行,一心以自己的行动为后人提供线索。

万幸的是,这一次,两位僧者找到了正确答桉。

——

明白了个中关键的玄宗两位道子,稍稍讨论了一番,也有了过关的思路。

谈无欲在一旁听着两人讨论。

“那黑白世界天光暗澹,销形化骨,正是野彘丧食之势,杀气穿云,鬼没河上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恰如巴猿啼泪之兆,六阴归藏。

“此地风水与前一关不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苦境:从刀戟戡魔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籁小说只为原作者归卧蓬莱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归卧蓬莱并收藏苦境:从刀戟戡魔开始最新章节第二十七章 弦首入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