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徐云此前提出的思路。

整个实验方案一共有以下几个模块需要完成:

1.一个短时效的破缺场。

2.液氙、水基液以及电子束。

3.两组光电效应管以及对应的光程差散射角度Θ。

4.J/psi粒子修正模组。

5.孤点粒子生成环节。

6.闪液重量、同位素,附加电场的大小设定等等.....

其中2和6相对比较简单,面前属于‘材料’的范畴。

所以这两个环节,便被交给了季向东负责。

因为这个过程涉及到了很多设备的线下调试,只有对设备最熟悉的人才能完成。

孤点粒子的生成嘛......

则当之无愧的落到了潘院士和赵政国身上。

毕竟他俩对孤点粒子可熟悉到不能再熟悉了,过去一段时间他俩睡觉的时候都能梦到这玩意儿。

唔,上面这句话怎么感觉有点怪怪的.....

至于其他几个项目则被细分成了几个小组,分别由五到八位院士带队进行适配。

周绍平负责的是破缺场的预设定,也是个非常复杂的活儿。

这个破缺场要把费米子的场和电磁场耦合一起,设计出一个以参与粒子质量为本征值的矩阵。

同时呢。

还要列出参与粒子波函数组成的列向量。

考虑到一些鲜为人同学只看得懂每个汉字,这里用一个更简单的例子来解释一下:

此前提及过。

所谓双电子捕获,就是为了让电子冲入原子核撞击质子,让它发生β+衰变。

这两颗电子进入原子核的顺序不是【先后】,而是【同时】。

这对于微观能带来说是一种非常低概率的事儿,没有一定特定的环境是绝不可能发生的。

所以电子的角度啊、速度啊、拉格朗日量啊、4势构造之类的都要设定严密才行。

同时由于孤点粒子是真正的‘孤例’,此前无迹可寻。

因此整个设定过程,只能靠着经验...或者说院士们的感觉进行适配。

周绍平小组连同徐云在内一共有四个人,被安排到了一个临近的小单间内。

小单间的面积大概二十多平米,正中央摆着两张桌子,桌上放着四台笔记本电脑。

之前和众多院士的讨论让周绍平消耗了不少精力,看上去人有些萎靡。

不过他还是拒绝了助理的搀扶,独自走到桌前,双手撑着桌沿说道:

“好了,各位,咱们时间有限,废话就不多说了。”

“小马,小钱,你们抓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走进不科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籁小说只为原作者新手钓鱼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新手钓鱼人并收藏走进不科学最新章节第八百三十四章 好久不见,小牛(大结局)